茶道,起源于中國,但中國人最早開始喝茶的時間確是不可考究了。總而言之,喝茶的習俗早在西漢就已盛行,到了唐代已成為上層階級必備的社交禮儀。,唐人《封氏見聞錄》有“茶道大興,王公朝士無不飲者”的記載,也正是因為有這種文化背景,陸羽才能寫出《茶經》一書,記載了完善而規范的唐代茶道。
我們都知道唐朝是一個極為繁榮的朝代,那時日本便派有遣唐使,曾將唐代茶道帶回日本。但由于晚唐戰亂,這茶道也就終止了。現代在日本流傳的茶道,追其祖源,其實來自于宋代。宋人喝茶極為講究,對喝茶的環境、禮儀、操作方式等,都有詳細的規范,而且分門別類,有宮廷茶宴、寺廟茶宴、文人茶宴等種種風雅集會,是全國上流知識分子共同的愛好。宋代流行的茶道是點茶法,也就是抹茶。現在流行的抹茶味蛋糕冰激凌之類的,雖說是從日本傳來,但其實是宋代文明向中國的回流。所謂抹茶,有點類似于咖啡,是沖著喝的,就是把茶餅磨成粉末后,用開水沖服。宋人非常講究沖茶的方法,如果茶沖的不好,茶和水不會完全融合,而且茶杯上會有掛水,如果茶沖的好,茶水交融,銀粟翻光,沫波洶涌,形色優美。為了欣賞銀白色的茶湯,宋人非常推崇福建建陽窯出品的黑色茶盞,人稱建盞,其中上等的有曜變、油滴、兔毫等名品。
在南宋晚期,大量日本僧人入宋學習禪宗,在繼承了禪門法脈的同時,也把茶道和茶樹一起帶了回去。這是一次關鍵性的文化傳遞,因為茶道是一門需要皇室支持的精細工藝,唐代法門寺遺址出土的茶具都是精致的金銀器,宋代高級茶餅一斤要黃金二兩,最貴的一餅四萬錢,而且揀茶時只取茶芯一縷,以清泉漬之,光瑩如銀絲,可謂是華貴之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