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兒童究竟能不能喝茶?
兒童可以喝茶,但是要相對淡些。茶葉里面的咖啡因有提神醒腦效果,若茶水太濃,可能會影響兒童的神經系統(tǒng),引起過度興奮。另外,過量攝入咖啡因也可能會影響兒童的正常發(fā)育。所以建議兒童喝茶要喝淡茶,可以喝第二泡以后的茶湯,因為咖啡因很容易溶解在熱水里,第一泡茶水中咖啡因含量較高。
女性月經期會有較多的失血,要靠造血功能來補充血液,故需要更多的鐵元素。而茶葉中含有大量的多酚類物質,它們很容易與鐵離子發(fā)生絡合而降低人體對鐵元素的吸收利用。
已有大量研究結果證實上述分析。事實上,我們用酒石酸鐵比色法測定茶多酚含量就是利用茶多酚與三價鐵離子之間的這種絡合反應。所以,為了防止引起缺鐵性貧血,我們提倡避開用餐時間飲茶,即飯前飯后半小時以內不飲茶。而對于經期婦女、孕婦、幼兒、缺鐵性貧血患者等特殊人群,則不但要避開用餐時間飲茶,還要提倡少飲茶、不飲濃茶。此外,中醫(yī)的觀點認為婦女經期不宜吃生冷寒涼食物,而就不同茶類而言,綠茶性偏寒,自然屬于經期不宜之物了。所以,如果要適當飲茶,也不宜選綠茶,而是選擇紅茶或普洱茶會比較好。
婦女孕期,由于胎兒在母體內的生長發(fā)育需要大量營養(yǎng),其中包括制造血紅素的鐵元素,所以孕婦對鐵營養(yǎng)的需求比一般成人要多。而茶葉中的茶多酚類很容易與鐵離子發(fā)生絡合而降低人體對鐵元素的利用率。為了孕婦和胎兒的健康,孕婦需要加強營養(yǎng),尤其是鐵營養(yǎng)。所以,為了防止引起缺鐵性貧血,提倡避開用餐時間飲茶,孕婦宜少飲茶、不飲濃茶,特別是綠茶。
哺乳期應不飲茶或飲淡茶。哺乳期飲茶需要關心乳兒和乳母兩者的健康。乳母飲茶會使其乳汁中含有茶多酚和咖啡因,乳汁中如果有較多的茶多酚,可能對乳兒的鐵元素吸收不利,而咖啡因可能影響乳兒神經系統(tǒng)的正常發(fā)育,或引起過度興奮、不安等癥狀。此外,從中醫(yī)的“四氣”概念來分析,茶一般屬于微寒,偏平、涼,茶還具有一定的收斂性,所以,它對于哺乳期婦女的乳汁分泌可能也有不利的影響,造成乳量減少,所以哺乳期還是不飲茶為好。
當然啦,如果不是母乳喂養(yǎng),就不存在上述問題,而且茶中的咖啡因還能令女性精力旺盛,而茶多酚等物質的收斂性還可減少乳汁分泌,這對不想母乳喂養(yǎng)的女性而言反而是有利的,再加上茶葉的其他保健功效,合理飲茶對產后婦女的健康很有利,所以可以適當飲用一些濃度低的淡茶。
隨著科技的發(fā)展,目前在茶園中推薦使用的農藥均為低風險農藥,而含有殘留農藥的茶葉到底能不能喝的關鍵問題在于“殘留在茶葉中的農藥的量有多大”。世界上很多國家和地區(qū)都制定了農藥最大殘留限量(MRLs)標準,用于保障飲茶者健康。該標準指的是每天因飲茶攝入高于MRLs水平的農藥,才可能對人體健康造成影響。因此對于“有農藥殘留”的茶葉,只要“殘留量不超標”,理論上都是足夠安全的,可放心飲用。
茶葉與糧食、蔬菜、水果等食品的不同點在于:茶葉多是沖泡飲用茶水(湯),因此,只有在泡茶過程中能進入茶湯中的農藥才可能隨飲茶進入人體。研究表明,沖泡進入茶湯中的農藥量占干茶中農藥殘留量的比例與農藥性質、沖泡次數、沖泡溫度等條件密切相關。目前在茶葉生產中推薦使用的農藥,多為脂溶性農藥品種,沖泡過程進入茶湯中的含量一般低于干茶中農藥量的10%。因此即使干茶中含有一些殘留農藥,沖泡進入茶湯中的量也是微乎其微的。
通常,我們以通過飲茶攝入的農藥量占農藥每日允許攝入量(ADI)的比例評價農藥殘留風險。假設在極端情況下,茶葉中農藥殘留在1mg/kg級別(極個別情況),該農藥在沖泡過程中轉移到茶湯中的比例在1%~50%,ADI也選擇較高毒的0.005~0.01mg/kg bw·d(毫克/千克體重天,每天每千克體重允許的攝入量),則成年飲茶者(60kg體重)終身每天飲用0.6kg至30kg茶葉沖泡的茶湯才可能產生健康風險,該飲用量是目前已知世界上平均最高茶葉消費量(13g/day)的46~230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