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廣東新會,第一印象便是有名的陳皮,在古代民間就有“一兩陳皮一兩金,百年陳皮勝黃金”的說法,乃至現代,陳皮的價值依舊超凡。
產自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的陳皮,是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同樣是新會陳皮,也分不同產區,由于地理位置的不同,品質也存在不同。所以在選購新會陳皮時,不止要看新會,更要著重于新會的產區。
新會陳皮產區
·第一產區:天馬、梅江、茶坑、東甲、西甲。
·第二產區:三江、南坦、小岡、大澤。
·第三產區:雙水、羅坑、古井。
·第四產區:司前、崖西、沙堆、崖南。
(圖片來源于網絡)
新會陳皮分布的產區頗多,但也正因為各產區所處的地理位置不同,所產的陳皮品質各具特色。
梅江陳皮
位于新會區城南的“柑之鄉”——梅江,其種植柑樹已有300多年的歷史,是新會茶枝柑的著名產區。其處于入海口交界處,漲潮時海水便淹沒到較低洼的地方,咸淡水交融,加上沖積平原土壤肥沃,梅江所產的柑果果皮油亮,獨特的果木芳香,口感清爽。但面對城市的發展變遷,許多稀有茶樹被砍伐,數百畝柑地被鐵路及高樓大廈征用,導致種植地和產量急劇下降。梅江果園只減不增,因此梅江陳皮的價值,彌足珍貴。
茶坑陳皮
位于珠江八大出海口屋門水道銀州胡畔——茶坑,面向南海背靠鳳山,依山傍水,鐘靈敏秀。茶坑村既是梁啟超的故居所在地,也是新會柑重要產區之一,七百多年前就有茶坑人大量種植柑樹并經營陳皮,經歷了四百年頭的熊子塔就在茶坑村,至今風采依舊。此區所產的柑果表皮帶光澤,柑香馥郁。隨著陳皮產業的發展,茶坑村的茶坑果在陳皮產業中大放異彩,愈發成熟。
小岡陳皮
處于二線產區的小岡齊發圍果園,是擁有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專用的果園,小岡陳皮名氣雖然不大,但價值卻不小。小岡齊發圍果園分為圈枝果樹和駁枝果樹,前者是純種的,后者是新技術,只有一根枝條長起來的果樹。從品質上來說,圈枝柑優越于駁枝柑,但在市場上,兩者更多被統稱為茶枝柑,同樣頗受歡迎。
除了地理位置的不同,新會陳皮還有很多不同點,例如柑果的成熟程度不同導致果皮顏色的不同,分別呈現為青皮、二紅皮、大紅皮。
·青皮:含糖量最低,耐儲藏,制成的陳皮顏色為青褐色,適合入藥煲涼茶。
·二紅皮:含糖量比青皮高,易儲存,制成的陳皮顏色為褐黃色,可作一般煲藥用途或普通肉類調味料。
·大紅皮:含糖量最高,收藏價值高,制成的陳皮顏色為紅黑色,性質平和且適用范圍廣,可搭配名貴藥材。
陳皮是藥食同源的商品,正宗的新會陳皮顯得更加難得可貴。重視原材料是集豪屯“重產品”的前提,我們所選的簽約果園都是擁有豐富經驗的果農,其擁有的果園都是世代傳承的優質果園,無論品種、栽培、灌溉等都是傳統的人工鋤種。
真正好的新會陳皮,是需要我們慢慢欣賞了解的。關注我,帶你探索新會陳皮的奧秘~